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指的是什么 如何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

高中知識
2023/4/12
在化學這門學科中,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那么如何判斷元素金屬性的強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基本概念
金屬性是指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失去電子的能力。失電子能力越強的粒子所屬的元素金屬性就越強;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屬性就越強。金屬性常表示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的傾向;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有著許多內容值得深思的知識點。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討論的對象是元素,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而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具體表現為該元素單質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質,學生學習過程中,極易混淆。
高中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把金屬性、非金屬性與還原性、氧化性混淆。其實,它們的區別在于所指的對象不同,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指的對象是元素,還原性和氧化性指的對象是物質。
元素金屬性強弱判斷依據
1、根據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
金屬元素的金屬性與金屬單質的活動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屬活動性越強,其金屬性越強。
。。。。。。Na Mg Al Zn Fe。。。。。。
單質活動性增強,元素金屬性也增強
需說明的是這其中也有特殊情況,如Sn和Pb,金屬活動性Sn﹥Pb,元素的金屬性是Sn﹤Pb,如碰到這種不常見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們可采用第二種方法。
2、根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斷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如第三周期Na﹥Mg﹥Al;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屬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屬性Sn﹥Pb。
3、根據物質之間的置換反應判斷
通常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越強,金屬性也越強,對于置換反應,強還原劑和強氧化劑生成弱還原劑和弱氧化劑,因而可由此進行判斷。如:Fe+Cu2+===Fe2++Cu說明鐵比銅金屬性強。這里需說明的是Fe對應的為Fe2+,如:Zn+Fe2+===Zn2++Fe說明金屬性Zn﹥Fe,但Cu+2Fe3+===Cu2++2Fe2+,卻不說明金屬性Cu﹥Fe,而實為Fe﹥Cu。
4、根據金屬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的劇烈程度或置換氫氣的難易判斷
某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金屬性就越強。
如Na與冷水劇烈反應,Mg與熱水緩慢反應,而Al與沸水也幾乎不作用,所以金屬性有強到弱為Na﹥Mg﹥Al;再如:Na、Fe、Cu分別投入到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中,鈉劇烈反應甚至爆炸,鐵反應較快順利產生氫氣,而銅無任何現象,根本就不反應,故金屬性強弱:Na﹥Mg﹥Al。
5、根據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判斷
如從NaOH為強堿,Mg(OH)2為中強堿,Al(OH)3為兩性氫氧化物可得知金屬性:Na﹥Mg﹥Al。
6、根據組成原電池時兩電極情況判斷
通常當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原電池的兩極時,一般作負極的金屬性較強。如Zn和Cu比較時,把Zn和Cu用導線連接后放入稀硫酸中,發現銅片上有氣泡,說明鋅為負極,故金屬性Zn﹥Cu。但也應注意此方法判斷中的特殊情況,如鋁和銅用導線連接后放入冷濃硝酸中,因鋁鈍化,銅為負極,但金屬性卻為Al﹥Cu。
7、根據金屬陽離子氧化性強弱判斷
一般來說對主族元素而言最高價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則金屬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即對應金屬性越強。
8、根據在電解過程中的金屬陽離子的放電順序判斷
K+
在電解過程中一般先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金屬的金屬性比后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金屬的金屬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對應金屬的金屬性越弱。如含有Cu2+和Fe2+的溶液電解時Cu2+先得電子,所以金屬性Fe﹥Cu。其實這一方法同7本質上是一樣的。
9、根據金屬失電子時吸收能量多少判斷
X。